中国高收益债券是中国金融市场中一种备受关注的金融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高收益债券的发行和投资在中国市场上日益增多。 高收益债券是指风险较高,但回报相对较高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高风险行业,由于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银行贷款往往难以获得,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发行高收益债券来筹集资金。高收益债券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选择。 中国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政策。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发行高收益债券,并且投资者也能够更加便利地购买这些债券。与此中国的投资者对于高收益债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他们愿意承担相对较高的风险以换取更高的回报。 投资高收益债券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风险较高,高收益债券的发行企业往往面临着更大的违约风险,投资者需要对这些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做好风险管理。投资者还需要对发行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中国高收益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和高风险行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并且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高收益的投资选择。投资者需要对投资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管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高收益债券有望在中国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高收益债券高收益债是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又被称为垃圾债券或投机级债券。 根据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债券的信用等级划分,低于Baa或BBB的债券为高收益债,有时也包括未被评级的债券。 收益债券是由产业公司、金融机构、公用事业机构发行并被至少一家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列为投资等级以下、且其票面收益率高于投资等级的债券。与投资级债券相比,高收益债券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信用风险较高、收益率较高、债券流动性较低。这三个特点决定了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其对市场环境的要求更高。 等级制度 标准普尔公司把债券的评级定为四等十二级:AAA、AA、A、BBB、BB、B、CCC、CC、C、DDD、DD、D。为了能更精确地反映出每个级别内部的细微差别。 在每个级别上还可视情况不同加上"+"或"-"符号,以示区别。又可组成几十个小的级别。投资级即为BBB。 根据美国穆迪系统和标准普尔系统的评级要求,凡处于Baa3或BBB-级以下的债券均被视为高收益债券。 产生高收益债券的原因是:传统的信用评级制度对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公司结构重组对于资本的要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投资级债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收益债券 中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出现明显波动。11月14日,反映债券价格的“中债总净价指数”单日下跌0.62%,为201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快速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在过去一周的时间内,包括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在内的可统计的2983只基金产品中,有2632只份额净值出现了下跌,占比8.23%,平均跌幅达4.16%。银行净值化管理的理财产品中自成立以来至11月21日有4059只跌破净值,占比11.78%;甚至在11月21日前一周时间内,有19396只净值化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平均亏损0.42%,占比攀升至56.29%。 债券市场波动的原因 具体来看,本轮债券市场剧烈波动主要由以下五个因素驱动: 1.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加剧了客户对于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开始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阶段。 虽然配资炒股配资市场同样净值化管理,但是配资炒股配资数量巨大,多样化程度高,这导致配资炒股配资市场结构复杂多样,给予配资炒股配资投资经理充分的定价空间。债券市场却不是表面上看起来有长债、短债和利率债、信用债等差异,但本质上的核心点仍然是无风险利率的走势。这导致了债市定价权的天然分配情况为:经理小,客户大。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削弱,使得债券价格主要反映央行流动性投放和居民、企业的流动性偏好。当客户出现“赎回浪潮”时,债券产品价格会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2022年6月,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些大型资管机构的底层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近67.48%的资金配置到债券市场,其中信用债占比48.07%且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14.58%的资金配置到同业存单市场,其中利率债占比5.19%。一旦市场出现下跌趋势,必然会引起“赎回踩踏”现象,且短期债券、高等级信用债券、同业存单的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 2.流动性投放稳健,市场流动性偏好上升。 11月15日,央行开展85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17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上期相同。虽然此次MLF没有降息,且缩量续做,但是1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科创再贷款等工具累计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完全可以覆盖此轮一万亿元的MLF到期。可以看出,央行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投放。 此前,我国住户活期存款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配置到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或者债券。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转好,居民端流动性需求上升,逐渐将定期存款转化成活期存款,导致理财端产品赎回。银行理财端产品净值下降,引发投资者恐慌,二者形成一种“负反馈”机制,放大理财产品负债端的不稳定,加剧赎回。 3.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使得利率下行受限。 2022年美国与中国的利差显著上升,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4月22日,中美利差由负转正,并快速冲到3个百分点以上,创出近十多年的新高。按照最高收盘价7.32计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大贬值幅度已达 15.9%。最近一轮贬值开始于8月15日,从6.73一直攀升到11月3日的最高点7.32。截至11月21日,人民币汇率反弹至7.1630。 考虑到美国本次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侧引起,持续时间较长,调整速度较慢。美联储的加息仍未结束,未来联邦基金利率仍有上涨空间,人民币依旧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在美国加息、海外利率走高的背景下,如果国内利率进一步下调,强化降息预期,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因此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时候,央行利率下调空间受限,对债券资产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因素。 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的通胀预期下降,市场主体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或有所放缓,全球风险偏好上升,配资炒股配资市场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下跌,资金流出。 4.经济前景改善提升风险偏好。 我国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变化是影响债券市场更为重要的因素。前文所述的理财产品“赎回浪潮”、人民币汇率变化最终都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状况。 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势要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对利率变动起到正向作用,不利于债券资产价值上涨。 具体来看,“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国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不再判定次密接,对密接管理也从“7+3”弱化为“5+3”。这说明我国的防疫工作追求更加科学精准并有所放松,促使由于封控而导致的经济停滞的市场预期减弱。“地产十六条”的发布,强调“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16条具体措施,有助于缓解房企的项目交付和资金压力,促使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的预期减弱。这两个基本面利空因素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催化债券资产价值下跌。 5.债券市场去杠杆。 债券市场投资者可以以低利率回购借入短期资金,再买入较高收益率的长期债券,赚取期限错配的利差,从而在债券市场加杠杆提高收益。 从银行间市场日均回购成交量与债券市值的比值可以看出,当前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与2016年上半年处于同一历史高位水平。说明债券市场的杠杆风险值得中央银行关注,而在2016年下半年,央行推升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进行了去杠杆操作,这无疑可以复制到当前债券市场波动情形中。央行一旦开始去杠杆,告诫债券市场不要搞资金空转,通过期限错配利差套利的投资者利润空间会迅速缩小,促进其出售债券来偿还短期资金。因此债券价格会大幅下降,并且短期利率会大幅上升,债券市场杠杆最终下降。 债券市场前景展望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需要跟踪宏观经济变化,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合理提高流动性资产的占比,来应对流动性冲击。 1.债券市场杠杆步入正轨。 11月开始,DR007利率甚至要低于央行的7天逆回购利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过度宽裕,导致投资者倾向于借入短期低利率资金,拉长久期,债券市场的杠杆率急剧上升。而在近期的央行去杠杆操作后,DR007利率和央行的逆回购利率回到过去正常的区间范围。相信央行去杠杆已进入尾声,债券市场杠杆回归正轨,债券资产价格在短期波动后可以逐渐稳定下来。 2.美国货币紧缩预期降温,市场情绪回暖。 美国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市场预期有所下降,美元指数回落到106左右,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小。央行上浮利率维持汇率稳定的动力下降。国内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复的迹象,再次加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因此短期利率不具有继续上升的汇率驱动因素。 3.谨慎乐观、未雨绸缪的政策态度。 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三季度我国经济明显回升,总体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可以预见,第四季度央行将采取谨慎稳健的态度,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程度上升,不会超发货币,不搞“大水漫灌”。债券市场稳定后也难以恢复到今年上半年的状态。 4.中长期相互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视野放到2023年,我国的经济将以温和的速度开始逐渐回温,而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扩大需求,是一种常见的政策手段,而这也同样需要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总量上、结构上的配合调节。因此2023年货币政策不会持续性收紧,而是会稍微宽松,维持一个合理的低利率水平促进财政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刺激经济稳步发展。债券市场在2023年有希望进一步回暖,但是否能恢复如初仍需持续关注。 (谭小芬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嘉宇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的资助) 美国高收益债券高收益债是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又被称为垃圾债券或投机级债券。 根据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债券的信用等级划分,低于Baa或BBB的债券为高收益债,有时也包括未被评级的债券。 收益债券是由产业公司、金融机构、公用事业机构发行并被至少一家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列为投资等级以下、且其票面收益率高于投资等级的债券。与投资级债券相比,高收益债券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信用风险较高、收益率较高、债券流动性较低。这三个特点决定了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其对市场环境的要求更高。 等级制度 标准普尔公司把债券的评级定为四等十二级:AAA、AA、A、BBB、BB、B、CCC、CC、C、DDD、DD、D。为了能更精确地反映出每个级别内部的细微差别。 在每个级别上还可视情况不同加上"+"或"-"符号,以示区别。又可组成几十个小的级别。投资级即为BBB。 根据美国穆迪系统和标准普尔系统的评级要求,凡处于Baa3或BBB-级以下的债券均被视为高收益债券。 产生高收益债券的原因是: 传统的信用评级制度对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 公司结构重组对于资本的要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投资级债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收益债券 霸菱高收益债券花旗银行,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 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 花旗银行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成功合作,是基于花旗银行数十年来所积累的银行业关系和经验。 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扩展,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展, 因为那里的消费者和商品市场欣欣向荣。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深远发展是最具竞争力的特点。就规模,产品,能力,产业知识和经验而言, 花旗银行都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 简而言之, 花旗银行全球独一无二的网络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花旗银行成为在中国首家推出海外共同基金的银行。花旗中国副行长石安楠表示,花旗此次于施罗德联手推出环球基金,目的在于不断为客户提供有创新性的产品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霸菱资产管理创始于1762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其业务遍及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由来自二十七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全球各地的机构、零售及私人客户提供投资于已发展和新兴配资炒股配资及债券市场的投资管理服务。霸菱目前管理的资产总值为529亿美元,聘有90名投资专家。在英国获得2010年女王企业奖(Queen’s Award for Enterprise)的国际贸易组别奖,这是英国最崇高的商业表现奖。施罗德投资管理是全球具领导地位独立国际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集团,拥有超过二百年丰富经验,致力提供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所管理的总资产已达2,396亿美元。施罗德投资专门管理各种主要类别的资产投资,客户层面广泛,包括世界各地的大型退休基金、政府机构、慈善团体、企业和零售投资者。投资范围涵盖金砖四国、环球能源、商品基金、亚洲灵活配置港元配资炒股配资等多款市场表现强劲的基金,为您闪耀呈现。基于花期银行强大的管理经验和投资实力,以上基金的未来值得期待。 高收益债券和垃圾债券垃圾债并不是垃圾,它是高收益债券,投资得当的话,是可以刨出金子来的。 垃圾债的另一个名字叫“高收益债”,就是指那些风险和收益率都比较高的债券。 比如说面值100元的一年期零息债券,一般企业卖95元,相当于收益率5%。现在有一家企业风险更大,本金保障比较低,那么它可能就得卖90元甚至更低,因为投资人会要求一个更高一点的回报率,在这个例子里等于10%或更高。 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商业巨头,都是通过发行垃圾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的。比如时代华纳、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还有好莱坞著名的影业公司米高梅,都曾发行过很多垃圾债,然后为它们赢得了融资和生机。 垃圾债券投资发展史 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整个经济增长下滑,所以很多企业就陷入了财务困境,债券的等级下调,然后被市场抛售。 这个时候市场把它们称为“堕落天使”——其实不单单是七十年代,后来像我们刚说的亚马逊,以及一些大家很熟悉的,像诺基亚、戴尔这些企业,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原来的企业业绩很好,债券的等级很高,结果经营业绩下滑以后,就被下调等级,所以被称为堕落天使。70年代的美国市场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堕落天使,投资者就不再愿意持有这样的债券。这个时候,一个叫米尔肯的投资银行家就发现,这个里面有很大的商机。因为他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基本面其实挺好的,主要是宏观环境非常低迷,才导致它们的经营业绩下滑,只要挺过这个难关,可能一切就会雨过天晴。所以米尔肯就开始在市场上大肆地收购这些垃圾债券,然后再拿出去兜售。而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很多听了他的投资建议的基金,业绩都变得特别好。 比如说有一支叫做“第一投资者”的基金,因为听了米尔肯的建议,差不多全部持有的都是垃圾债券。结果在1974年到1976年间,这个基金在美国的基金排行榜上,业绩连续排在第一名。渐渐地,这些高收益的债券开始得到了市场的重视,整个市场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投资者们突然发现,原来垃圾债也是可以买、可以投资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垃圾债券 |